健身设施从“有”到“优” 点燃全民健身“多巴胺”

发布日期:2025-03-06 09:31 信息来源:泰兴日报 访问次数:

“体测区”“力量和有氧训练区”“竞赛区”,高拉推举、腿部屈伸、深蹲提踵等多类器材……清晨,记者来到羌溪河城市公园智能化健身网点,各式各样的健身器材错落有致地排列着,从基础的拉伸器械到多功能的综合训练器械,满足了不同年龄层居民的健身需求。早上是这里最热闹的时刻,居民或借助器材进行日常锻炼,或在健身之余分享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成为邻里间情感交流的温馨角落。

“你看,这些器材上都装有太阳能电池板、数字面板,我们可以边健身边观测运动数据。”周国平是周边小区的居民,每天都会到这里运动,他告诉记者,以前器材少,损坏得也多,现在可不一样了,器材设施全面更新,居民锻炼起来更方便、更舒心了。

体育场地设施是广大群众开展健身活动的重要阵地,是提供公共体育服务的基础硬件,是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重要方面。近年来,我市持续推动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提质升级,有效解决群众“健身去哪儿”的难题,逐步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拓宽了全民健身的“幸福半径”,提升了市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抬头见绿,出门有园,漫步灵台,公园广场星罗棋布。一处一景,一园一情,虽已至寒冬,处处却洋溢着勃勃生机。在如泰运河两侧,人流如织,热闹非凡,有人绕着健身步道慢跑,有人在健身器械上锻炼,羽毛球场和乒乓球场上切磋球技的爱好者们挥拍流汗,小朋友们嬉戏打闹享受户外运动的快乐,广场舞爱好者跟着音乐尽情展示着舞姿……去年,我市牢固树立“体育嵌入城市”理念,聚焦“群众就近健身”需要,持续完善城市“10分钟健身圈”。截至2024年底,全市共新增体育场地面积21万平方米,人均场地面积达4.61平方米;对市内2625处室外健身设施进行拉网式核查,上传普查数据1771条;依托惠民城建项目,为羌溪河沿河新建笼式篮球场5处、乒乓球桌26张;结合老旧小区改造,为5处小游园及老旧小区新建乒乓球桌10余张。同时,深入推进体育“五进”,加快体卫、体旅融合,通过搭建市民健身应用场景,提供更加科学规范的健身指导,不断提高全民健身服务质量和效益。推进“运动促进健康中心”体系化建设,成功申报市级“运动促进健康中心”;全面更新体质监测三代测试机,测试两个月以来共完成3200余人次测试及分析报告;举办泰FUN年货大集,打造文体旅融合的健身购物新场景,活动期间接待市民游客近2万人次,实现营收80余万元。

随着全民健身理念的深入人心,我市正逐步成为一座充满活力、健康向上的现代化城市。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