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换届以来,市慈善总会三届理事会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慈善事业的重要论述,准确把握泰兴慈善事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传承发展、守正创新,全市慈善事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累计募集善款7244.6万元,推动慈善资金增值4353万元,通过实施公益项目、开展社会救助等形式,支出、拨付善款15436.16万元,在扶危济困、改善民生,服务大局、促进和谐等方面发挥了应有作用,获得各级各界充分肯定。2020年,获省慈善总会99公益日活动“突出贡献奖”,同年被市文明办评为优秀抗疫志愿组织;2021年,获省慈善网络募捐“突出贡献奖”,被泰州市慈善总会认定为“最具影响力基层慈善组织”,被市妇联授予“心蕊计划爱心单位”;2022年,获省慈善网络募捐“最佳组织奖”,被市文明办授予“2022年泰兴市志愿服务礼遇联盟爱心单位”;2023年获省慈善网络募捐“优秀组织奖”,支持举办“青仔公益暑托班”受到团省委通报表扬;2024年1月,市慈善总会被省民政厅认定为5A社会组织,并再次获省慈善网络募捐“最佳组织奖”。期间,我市有 12家单位和个人分别获“泰州慈善奖”六个奖项,济川药业被省慈善总会评为爱心单位、被长三角四省市慈善组织联合授予“长三角慈善之星”。
广泛募集慈善资金 汇集社会慈爱力量
注重“抓基金、抓基础”,采取线上线下、资金实物等多种形式,不断拓宽慈善资金募集渠道,创新募捐方式,持续打牢慈善工作基础。
广泛凝聚共识,坚定信心。坚持顺应社情谋划项目、响应民意设计项目,广泛征求意见乡镇(街道)从事民生保障工作同志建议。注重凝聚共识,通过宣传发动、沟通交心、座谈交流等方式,反复宣传慈善募捐的重要意义,增强社会认同,统一思想认识,为坚定信心、聚集力量夯实基础。
聚焦网络募捐,突出重点。自2019年起,我们按省、泰州市慈善总会的统一部署,把网络作为慈善募捐主阵地,动员全市上下积极参加99公益日和江苏专场慈善网络募捐活动,网上筹款金额由83.8万元增加到2500万元,组织参与人次由2.95万增加到41.49万,募捐总量、参与人次一直位居全省前列,多次受到省、泰州市级表彰。先后有30多个市、县(市、区)来我市开展网络募捐活动交流,省慈善总会专题组织调研,撰写“解码泰兴——连续五年全省第一是怎样做到的”调研报告发全省推广。率先出台“谁募捐谁使用”激励措施,激发乡镇(街道、园区)组织募捐的热情。2023年,全市19个乡镇(街道、园区),5个募捐金额突破100万元,8个组织参与超1万人次。
丰富募捐方式,扩大规模。联动乡镇(街道、园区)广泛开展宣传,发动企业、社会能人和个体工商户积极参与,提升募捐“人气值”,跑出募捐“加速度”。积极推进日常捐赠和定向捐赠,及时开具捐赠票据,颁发捐赠证书,褒奖先进典型,不断焕发社会各界的爱心捐赠热情。
科学实施公益项目 倾心助力乡村振兴
秉持“善心为本、善举为民”的情怀和追求,努力做实、做强、做优慈善公益项目,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相对困难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充分发挥慈善事业在第三次分配中的重要补充作用。
努力做实慈善传统项目,传承爱的基因。我市慈善总会成立于2005年。成立之初,基金盘子不大,主要实施“慈善助学”、“佑护万家”惠民自然灾害保险、儿童重大疾病救助等项目。尽管项目不多,但我们采取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标扩面、做好跟踪服务方式,切实把好事做实做到位。这些项目,社会认可度高,有影响力,连续实施至今。
着力做强慈善创新项目,激发爱的活力。我们顺应新时代慈善事业发展趋势,在实施传统慈善项目的基础上,围绕“助医、助困、助学、助残、助老”等慈善公益重点领域,协同机关部门创新实施慈善项目,让更多的困难群众感受慈善的温暖。一是倾心“助医”。2020年联动市民政局开展大病困难家庭慈善救助项目, 2021年联合市医保局、财政局、民政局、扶贫办开展困难家庭未成年人白血病专项救助。近两年,与省慈善总会联动实施“苏慈助医-低保对象补充医疗救助”项目,与市医保局联动实施“江苏医惠保一号”保险项目,帮助困难群体减轻医疗负担。二是倾力“助学”。连续多年资助团市委举办“青仔公益暑托班”,与市教育局联合实施慈善爱心午餐项目,与市民宗局联动优先资助我市少数民族困难学生,与团市委联动实施“梦想改造+”关爱计划,改善困难学生的生活状况。三是倾情“助困”。连续六年与市扶贫基金会、老区建设促进会、扶贫开发协会联合实施“慈善扶贫项目计划”,帮助300多个建档立卡户脱贫致富;2019年、2020年,为全市1727户危房改造户配备电视机;2021、2022年,与市妇联实施关爱留守女童“心蕊妈妈巾帼志愿服务项目”,为100多名留守女童招募168名“心蕊妈妈”,开展丰富多彩的个性关爱赋能行动;2022年,与市民政局联动推进“泰幸福”慈善和社会工作站的实体化运作,实现乡镇(街道)慈善和社会化工作站全覆盖。2021至2024年,连续帮助百余名困境儿童实现“微心愿”,为“事实大学生孤儿”发放困难助学补助;2024年,联动市卫健委、红十字会实施“博爱泰兴·温暖献血者”项目,对无偿献血生活发生困难的实施救助。四是倾爱“助残”。2020年与市残联协作,实施泰兴市残疾人康复中心东部训练点建设项目,为我市中东片区6个乡镇残疾儿童提供康复训练场所。2023年,资助市残联购买10顶“导盲帽”, 2024年资助市残联实施“追光跑团”和“智能门铃、盲文版智能烹饪机”两个项目,助力盲人融入社会、融入家庭。五是倾注“助老”。2019年,为全市666户五保户配备床、床头柜、衣柜等基本生活用品。每年重阳节和春节组织慰问乡镇敬老院、慰问高龄困难老人。
奋力做优慈善品牌项目,光大爱的能量。为进一步扩大慈善事业影响力,在“构建幸福家园、助力乡村振兴”的大潮中显身手、有作为,我们注重打造“慈善关爱困境家庭”、“助力构建幸福家园”两个慈善公益项目,两个项目连续两年获省慈善总会优秀品牌项目奖。连续六年帮助对口支援的陕西旬邑县,先后投入资金近200万元,帮助他们优化敬老院的环境、建立爱心超市、改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2023年,支持我市援疆支教团队,帮助新疆克州实验中学购买了10部笔记本电脑,帮助克州特殊学校120多名困难学生解决冬季校服。
始终把牢办会方向 健康发展慈善事业
以建立一支作风过硬、纪律严明、业务精湛、敢于担当的慈善工作队伍为抓手,推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
不断提高政治站位。总会驻会人员参加了由市民政局、退役军人事务局牵头成立的“七彩党建联盟”,积极参加各类公益演出、巡回演讲、重阳慰问等活动,推动总会党建与其他领域党建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2023年1月,慈善总会成立了党支部,党建引领常态化,支部生活制度化,驻会工作人员始终把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上,把工作的关注点和着力点放在助力党委政府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上,努力办好困难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办成党委政府认可认同的好事。
精准实施公益项目。强化对慈善救助项目的管理,力求将有限的慈善资金用于最需要得到救助的贫困对象。每年年初在研究年度计划时,注重调优项目结构,精选项目内容,在设计项目时突出助困、助医;在研究项目时,力求精准识别救助对象,突出对建档立卡低收入户、城乡低保户、重度残疾人户的救助;在制定标准时,区分不同对象确定标准,重点向特困户、低保户、因病因事故致贫户倾斜,坚持做到因类施策;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规范流程,确保实现预设目标。
大力弘扬慈善文化。“中华慈善日”、重大节假日期间,在群众集聚、人气充足的广场,广泛开展扶贫济困、乐善好施的慈善文化宣传;通过新媒体平台、自身微信公众号,及时发布慈善工作信息,开辟宣传栏目,大力宣传慈善活动和慈善典型人物、典型事例,引导社会爱心人士伸出援手帮扶特困群体;组织慈善晚会、开展书画义卖,表彰慈善先进,通过内容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传播慈善理念,普及慈善文化,增强社会大众的慈善意识,营造出崇善向善为善的社会氛围。
依法强化自身建设。新修订的《慈善法》颁布后,我们及时组织学习和培训,不断增强依法行善意识。市慈善总会完成了慈善组织认定、公募资格认定,通过了每年的年度年审,接受了市审计部门对我会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接受捐赠款物的专项审计和2022年财务情况的审计。2024年8月份,我们主动聘请泰兴市东洋会计师事务所,对市慈善总会本级和19个乡镇(街道、园区)换届以来慈善资金使用管理情况进行审计。日常工作中,凡是接受捐赠和公益支出,实施大的公益项目,坚持做到集体研究决定,公开透明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