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泰兴新闻

关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计划安排的报告(摘要)

发布日期:2025-01-08 09:27 信息来源:泰兴市融媒体中心 访问次数: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燕荣华


▶▶   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

——经济运行稳定向好。主要指标稳中有进。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5%左右(预计数,下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0.1亿元,同比增长3%;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5%。重大项目扎实推进。累计新签约亿元(含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227个,其中5亿元(含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99个;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00个;新竣工亿元以上项目90个。三次产业稳量提质。新改建高标准农田9.4万亩,粮食总产63.64万吨。新增规上工业企业90家,实现工业开票销售2237亿元。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135亿元。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50家、限上批零住餐企业160家。

——新旧动能加快转换。创新驱动力持续增强。全社会研发经费占GDP比重达2.75%。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家、省级瞪羚企业8家。要素集聚力持续提高。出台《泰兴市重大产业技术创新项目拨投结合管理办法》。整合泰兴范围内7家银行和人保财险的科技金融产品。转型推动力持续攀升。落实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带动设备更新11873台(套),工器具投资47.36亿元。新增国家5G工厂1家、省智能制造车间20个、省智能制造工厂1家。

——改革开放协同高效。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对标世行标准,迭代升级营商环境优化方案6.0版。探索重大项目“1”个综窗协调“N”个环节的审批服务模式,推动超时默认制改革覆盖全量工业产业项目。改革攻坚成效明显。实施深化国企改革提升行动,组建并实体化运营泰州化工新材料产业集团和泰兴市数据产业发展集团。慧云股份挂牌新三板基础层,中兵航联晋升新三板创新层。对外开放稳步推进。全年实现实际利用外资3.07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5366万美元。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58亿美元。

——城市能级持续提升。现代化交通体系加速形成。常泰过江大桥及其北接线即将建成,如常高速黄桥至泰兴段开工建设。实施11条道路改扩建和“双水”桥梁整治工程,长征路南延、永丰路西延建成通车。城市品质不断改善。实施老旧小区改造19个,整治外墙剥落小区3个,完成87个小区强弱电杆线整治。建成投运荷花池惠民生鲜市场、东郊生态涵养区儿童主题乐园。乡村风貌焕发新颜。沿江4个乡镇、22个行政村连片打造和美乡村,入选省重点培育片区。高标准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打造集镇文明街(区)6个、美丽宜居庄台34个。推动乡镇污水管网全覆盖。

——民生改善全面加强。就业形势保持稳定。新增就业见习基地6家,开发高质量就业见习岗位3474个,新增城镇就业人数1.13万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0637元。基本保障坚实有力。精准帮扶困难群体,城乡低保标准提高至830元/人·月,累计发放各类救助资金3.17亿元,惠及困难群众51.76万人次。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7个共计2461套,保交楼任务全面完成。公共服务供给优化。泰师附小大庆分校、香榭湖第二幼儿园、襟江小学沐华校区建成投用,新增学位3600个。建成市人民医院医疗综合大楼、市疾控中心门诊检验综合楼、西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展和安全有机统一。全域推进本质安全双重预防机制,有序开展居民小区安全防治,未发生较大及以上事故和不良影响的突发事件。

 

 ▶▶   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和主要任务   ◀◀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和“十五五”规划编制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起步之年。新的一年要在压力下求突破、在改革中促发展、在规划上谋长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锚定“逐鹿苏中勇当排头,跨江争雄奋力赶超”的目标定位,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力扩大内需、提高投资效益,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稳定预期、激发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社会和谐稳定,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综合考虑宏观经济环境和我市产业现状,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突出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导向,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左右,实际利用外资3亿美元,外贸进出口总额58亿美元,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基本同步,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8%,城镇新增就业1万人,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率完成泰州目标。

围绕上述目标,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积极扩大有效需求,经济增长活力更加彰显。

以项目提质带动有效投资。深入实施“123”特色产业攀升行动,瞄准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辐射带动强的强链延链补链项目,开展场景招商、科技招商。紧扣开工、竣工、达产达效“三率”提升,建库管理动态追踪。滚动储备“两重”领域项目,及早谋划“十五五”重大项目。

以模式创新促进消费升级。持续扩围“两新”政策,积极发展首发经济。重点关注老年消费群体,打造多元化、个性化的养老服务场景。

以强劲引擎稳住“三外”。抢抓制造业外资全面准入和服务业外资开放契机,吸引重大外资项目布局泰兴。加速实施跨境电商主体倍增、载体提质、人才赋能、生态优化“四大行动”。

——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产业发展动能更加强劲。

构建政企协同的创新体系。更好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推动开发园区加强跨国跨区跨园合作;强化公共研发平台建设,制定创新平台绩效评价办法。持续激发企业创新动能,完善创新企业梯度培育机制。

促进产业全面转型升级。实施新一轮“智改数转网联”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支持企业建设分布式光伏项目。深入推进“两业融合”发展。

加快开辟产业发展新赛道。加快建设绿色智能船舶产业研究院。充分发挥精细化学品的原材料优势,培育超纯电子化学品产业集群。瞄准苏锡常泰未来产业先行集聚发展试点方向,重点布局前沿新材料、氢能、新型储能、合成生物等产业。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牵引发展空间更加广阔。

聚力推动经济领域改革。持续深化国企改革,健全国企市场化经营机制;健全民间投资项目库,落实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开展新一轮营商环境攻坚行动。高质量编制“十五五”规划《纲要》以及专项规划。

着力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建立工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系统。加快建立泰兴数据交易板块。持续扩大绿电交易规模。强化资本赋能,完善基金矩阵体系。

纵深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目标责任机制。全面实施零基预算改革。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慎推进医保各项改革。

——全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县域综合承载力更加均衡。

以“大交通”推动“大融合”。盐泰锡常宜铁路以及铁路枢纽黄桥站外围路网开工建设,北沿江高铁工程有序实施,常泰长江大桥建成通车;主动对接上海、苏锡常等都市圈,高标准推动交通、港口、水利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

以人为本提高城市品质。加快铺就民生幸福路,有序推动城市“颜值”焕新;全面消除市政污水主管网空白区;高质量构建城区滨水廊道。加快编制和实施各园区、乡镇(街道)土地成片开发方案。

以农为基推进乡村振兴。探索土地流转双方权益保障机制,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聚力发展现代农业,深化美丽乡村建设。

——全面兜牢民生保障,幸福泰兴建设更加美好。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落实新一轮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稳妥有序落实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持续推动基本医保参保扩面,完善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救助帮扶机制。完善住房保障供应。

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推动教育服务优质均衡,加快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市建设。推动医疗卫生服务扩面提质。推动养老服务普惠共享。

打造美丽和谐生态。加强长江沿线生态保护修复,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构建和谐有序的社会关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