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是国际护胃日。胃痛等胃部健康问题已成为普遍的健康问题之一,且年轻化趋势加剧。专家提示,护胃需趁早,养成良好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才能有效预防胃部疾病的发生。
日前,记者在市中医院消化内科了解到,随着季节变化,胃病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常见症状主要有饭后饱胀、嗳气、反酸、食欲不振。33岁的曹洪德就是其中的一个。他告诉记者:“上周末的时候,我开始出现腹部胀气、胃痛症状,然后整个人无法正常躺下休息。周一上午的时候,我无法正常站立,下午就到医院进行了简单的检查。”
在医生的建议下,曹洪德选择住院治疗,目前恢复良好。据了解:胃是开放器官,饮食不规律、压力大等因素都可能引起胃部功能性疾病。其中,慢性胃炎是最常见的胃部疾病,就诊率高达60%,且23至34岁慢性胃炎患者的比例逐年上升。市中医院主治中医师陆硕蕾介绍:“现在,一些年轻人热衷于熬夜减肥,不吃早饭。这类人群容易出现反流性食管炎、胃溃疡、十二指溃疡等疾病。建议大家早睡早起,在进食的时候尽量不要吃得太快太少,要注意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这个习惯非常重要,还要注意胃部保暖,不要受凉。”
除此之外,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或情绪波动也会导致胃肠道黏膜损伤,因此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胃病也是情绪病。针对生活中常见的胃部不适,市民可通过运动、改变生活习惯等方式调理脾胃。陆硕蕾表示:“腹痛、反酸、烧心、嗳气,这些都是我们常见的消化道症状,只要胃部不舒服,如果超过两天不能缓解,建议做胃镜检查。长期胃病不治疗的话,容易引起胃萎缩,引起肠化,这是癌前病变,这种情况就很难逆转了,所以一定要早期发现、早期治疗。”